如果你问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永生花”?我会告诉你:有。如果问这朵花开在哪?它就在长沙。不是金秋飘香的桂子天天配资网,也不是高风亮节的秋菊,而是街巷间、校园里那一朵朵由彩纸旧布精心制作的 “胜利花”。
这朵承载着湖湘记忆与民族情感的花朵,自2014年面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诞生以来,已陪伴长沙走过十一个春秋。
从抗战胜利70周年时的网上传递、老兵探访,到75周年时千名学子的铮铮誓言,再到80周年之际全市中小学的手工传承,“胜利花”早已超越普通胸花的意义,成为寄托对英烈哀思、引领青少年成长的精神符号,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指尖传递中,让历史记忆鲜活起来,让爱国情怀落地生根。
一
“胜利花”的诞生,源于一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和平的珍视。
2014年,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长沙市文明办、长沙晚报联合发起倡议,面向全国征集“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专属胸花设计方案,明确要求以象征湖南的芙蓉花或杜鹃花为原型,采用再生布绢、再生纸等环保材料制作,既贴“低碳”理念,又暗含“从历史废墟中绽放希望”的深意。
这一创意迅速引发社会关注,设计爱好者、艺术从业者纷纷参与。最终,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与建筑学院教师张丽的方案脱颖而出。
作为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张丽将湖湘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巧妙融合:以五角星为花芯,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抗争;外层环绕芙蓉花造型花瓣,融入和平鸽羽翼的曲线元素天天配资网,既体现湖南地域特色,又寓意“和平之花永绽”。
“设计的初衷,是想让抽象的‘抗战精神’变成可触摸、可佩戴的视觉符号,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能通过这朵花读懂历史、记住英雄。”张丽说。
自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起,“胜利花”开始走进长沙人的生活。彼时,全市中小学生发起“网上传递胜利花”活动,曹家坡小学学生胡艺桓在观看《新地雷战:神勇小子》后,带着亲手制作的胜利花写下感言:“战争好残酷,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很幸福,要珍惜!”同年,志愿者们还带着胜利花走进“老兵之家”,听老兵讲述烽火岁月,将花朵献给那些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老者——这朵花,自此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生者与先烈的情感纽带。
十一年间,“胜利花”的传递从未间断。
2020年抗战胜利75周年,周南实验中学1780名学子佩戴胜利花聚集在升旗台下,36名共青团员领誓“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振兴中华”,誓言响彻校园。
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这朵花更是成为长沙中小学开学季的“标配”。例如砂子塘小学将制作胜利花作为“开学第一课”,铜铺街小学400余名师生用亲手制作的胜利花拼成“80”字样,全国第一所少年政治军校育新小学则将胜利花佩戴与军事教育结合,让新生在触摸花瓣的同时,读懂“自信自强、铭记历史”的内涵。
二
“剪花瓣的时候要慢一点,每一道毛边都像英雄们走过的路。”在2025年砂子塘小学“向胜利出发”主题开学活动现场,张丽正手把手教学生制作胜利花。桌上的材料简单却充满温度:旧挂历裁成的彩纸、家里剩下的布边角料、用过的回形针弯成花茎——这些原本即将被丢弃的物品天天配资网,在孩子们的指尖变成了承载历史记忆的象征。
“我粘第五片花瓣的时候,突然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山河一寸血’。”砂子塘小学2111中队学生王若然将做好的胜利花别在胸前,语气里满是郑重,“现在胸口暖暖的,好像有小火苗在烧,我知道这是要记住英雄的意思。”2002中队的杨智夫则在制作过程中反复调整花瓣角度:“我想让它开得更灿烂一点,就像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一样,永远不凋谢。”
对长沙的中小学生而言,制作胜利花从来不是一次简单的手工劳动,而是一堂“无声的历史课”。
在铜铺街小学,六甲中队学生曲梓墨一边折花瓣,一边听老师讲王二小的故事,“我要把这朵花献给王二小,他那么小就敢和敌人斗,我也要像他一样勇敢。”龙炫希则在纸上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轻声念给同学听:“这是赵一曼烈士的诗,我把它写在花的背面,这样就能永远和英雄在一起。”
学校还通过“家校联动”,让这堂历史课延伸到家庭。
今年8月,长沙晚报向全市中小学校、广大师生和市民朋友发出温暖倡议,特别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胜利花:“用家里的旧材料,聊过去的老故事,让爱国情怀在亲子互动中自然生长。”
许多家长反馈,在和孩子一起折花瓣的过程中,他们第一次主动给孩子讲起祖辈的抗战经历,“原来历史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能通过一朵花,让孩子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温度。”
三
“以前觉得‘爱国’离我很远,直到我知道胜利花的花芯是五角星,花瓣是和平鸽。”育新小学新生李沐阳说,“现在我知道,爱国就是戴好这朵花,好好学习,以后保护我们的国家”。
在育新小学校园的“胜利墙”上,贴满了学生们的“胜利宣言”:“我要像英雄一样勇敢,不怕数学难题”“我要节约粮食,因为先烈们吃过没有饭的苦”“我要和同学好好相处,因为团结就是力量”——这些稚嫩却真诚的话语,是胜利花赋予孩子们最朴素的成长感悟。
砂子塘小学则将“胜利”的内涵进一步延伸。校园里的“胜利之路”展区,通过抗战大事记、历届阅兵图片,让学生看到“国家的胜利”;而“我的小胜利”展示板上,孩子们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成长瞬间:“第一次独立整理书包”“运动会上跑完800米”“帮妈妈照顾生病的弟弟”。
“胜利花应该开在烈士的头颅里,应该破土于泥沼,应该在摧毁中盛放。”正如诗人却却在《胜利花》中所写,这朵诞生于对历史缅怀的花,如今已成为引领成长的花。它绽放在星城的街巷间,更盛开在每个长沙人的家国情怀中;它承载着对过去的哀思,更孕育着对未来的希望。
从2014年的设计征集到2025年的全城绽放,十一年间,“胜利花”已成为长沙的一张精神名片。它提醒着每一个人:历史从未远去,英雄从未被遗忘;而成长,正是从铭记开始,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属于国家的下一个“胜利”。
记者/岳霞
编辑/刘丹 校读/肖应林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天天配资网
浩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