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崔丽丽 通讯员 王文佳 济宁报道八月的微山湖,水波粼粼,绿意葱茏。山东大学济帆兴岛实践团的6名学子登上微山岛,开启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这支由软件学院牵头,联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学院、基础医学院组建的团队,以“济帆领航,多学科助力微山岛文旅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带着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为这座国家级5A景区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力行担当”的时代使命。

微山岛景区微山岛既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又有秀美的自然景观,是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在红色资源挖掘、文创品牌建设、基础设施优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实践团队在前期研读《“两创”背景下微山湖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初探》等研究成果时发现,当地红色资源开发多围绕铁道游击队展开,其他红色故事的价值尚未充分释放,文创产品类型单一金贝街,网络设施、医疗服务等也有优化的余地。团队深刻认识到金贝街,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金贝街,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贝街,是落实文化自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于是从多学科视角出发,量身定制了实践方案。实践期间,团队成员深入岛区各个角落,走访当地政府、文旅企业、卫生院、纪念园、文创销售点及居民区,与工作人员、村民、游客深入交流,收集一手信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和游客的实际需求。在文旅服务优化方面,他们调研现有网站使用情况,收集用户需求后,着手搭建具备在线定制文创产品等功能的简易文旅服务小程序,助力提升线上服务水平,让游客能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微山岛特产针对网络设施,团队实地考察5G基站建设与游客流量监控系统,记录不同区域网络使用和游客流量数据,与相关技术人员交流,整理形成调研报告,为优化网络服务和景区管理效率提出建议,希望能改善游客的网络体验,以信息化建设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响应国家“数字中国”建设号召。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景观建设上,团队实地考察微山岛的景观材料,采集样本并分析其特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景观材料优化方案,为微山岛的景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让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能更好地保存下去,以实际行动守护文化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微山岛文物财政数据方面,团队对接微山岛财政部门,收集文旅及公共设施建设财政数据,同时收集游客的年龄、喜好、来源城市等信息,运用数学模型和大数据分析,寻找适合产业发展的最优解,为资源分配和服务游客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助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团队还关注游客健康,走访微山岛卫生院,了解医疗设备、人员及疾病诊疗情况,整理基础急救知识、常见疾病预防措施等健康知识,制作旅游健康宣传手册,并提出景区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建议,希望能保障来岛游客的健康,提升旅游体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团队走访微山岛卫生院“同学们的专业能力让人惊喜,他们的实践活动为我们景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山东微山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接收负责人卜繁强表示。据悉,团队还将通过宣讲会分享成果,并把实践过程拍摄成视频短片,让更多人看到微山岛的潜力,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这次实践中,我们在避免‘走过场’,而是希望真的在用所学解决问题,为地方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实践团队长、软件学院2024级本科生王文佳说。从教室到田野,从课本到实践,济帆兴岛实践团的学子们用青春脚步丈量大地,以多学科智慧服务地方发展,在微山岛的湖光山色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写下了“青春力行担当”的生动注脚。举报/反馈
浩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